星期二, 6月 02, 2009

談珍妮湖入選UNESCO生物圈保留區




打開環境資訊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增添了22個新的生物圈保留區全球保護區,其中包含了馬來西亞的珍妮湖( Tasik Chini)。看到這個地點被列到新的保護區內,我是有點訝異。為甚麼是這樣的一個湖泊?為甚麼在此湖泊附近的貝拉湖,不在此選單裡頭?

先來看看這個貴為大馬境內第二大的自然湖泊,到底有甚麼樣的重要性。
提到珍妮湖,大半的馬來西亞人可能都只是聞其名,而不知其生態之美。這個由十二個湖組成的水系統,鄰伴著馬來半島最長的河流-彭亨河,占地1萬2千公頃。這樣一個湖泊,不只孕育了無數的動植物,對當地的原住民(Jakun tribe)也有著崇高的地位。他們相信水龍(Naga Seri Gunum)一直守護著這個美麗的湖泊,許多神話與傳說也圍繞著自然而代代相傳保存下來。因此,珍妮湖也藉著豐富的自然面貌與人文因素而成了當地著名的生態旅遊景點。

相對的,珍妮湖無論在生態豐富性,生態完整性(較少人為與外來種的侵襲)與地域面積都遜色於貝拉湖,那是甚麼的因素讓珍妮湖這次入選呢?一個主觀的揣測,我想是貝拉湖已經被列入拉姆薩濕地公約,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另外一個原因,則必須檢視這次生物圈保留區的名詞釋義。

回過頭來,我們檢視UNESCO生物圈保留區的數據,發現這個計畫目前全球共有553個,分佈在107個國家。UNESCO生物圈保留區在1970年開始進行,由UNESCO的「人與生物圈計畫」指定,用來作為測試各種不同整合性管理方法的地點,在每個地點進行整合性管理,提出一項跨領域的研究議題及建構能力的計畫,目標是要改善人們與環境的關係。目標是要從生態、社會及經濟面向減少生物多樣性的流失,運用它的世界生物圈保留區網絡作為運作單位,來進行知識分享、研究與監測、教育與培訓、並和各地社區共同參與決策。

在了解了生物圈保留的遴選標準之後,珍妮湖被選入馬來西亞的生物圈保留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這個湖泊除了自然面貌的完整性頗高以外,人為干擾也因為生態旅遊與商業活動而造成保護區設立的迫切性。所謂生物圈保留區並非只是把自然劃起一道藩籬,將人類活動減少到最低點,而是從人與環境的互動中,尋找一個平衡。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這樣一個保留區的設立,去建議人類如何更有效的利用一個地方的自然資源,而非罔顧自然生態平衡的狀態地下,無止盡地擷取自然的財富。借鏡日本里山百年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經驗,我想從對待自然保護區的態度去著手是十分重要的。自然環境本來存在著一個和諧的規律,比如說在季後風吹襲東海岸之時,也就是此湖泊轉變為臨時蓄水的洪水緩衝區。在於認知到這樣的一個自然法則,才能夠為人類與珍妮湖這塊琥珀色的濕地提供一個更好的互動關係。

沒有留言: